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风采录(2021.2)
2021年2月16日,美国艾尔弗·斯隆基金会公布了2021斯隆研究奖(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获奖名单。中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核实:中国科大留美校友赵刘燕与汪淏田等128位杰出青年科学家获奖。今年华人学者共18位获奖。

斯隆研究奖自1955年设立以来颁发给物理学、化学和数学领域的杰出青年,以向这些“早期职业科学家和学者提供支持和认可”,后来陆续增加了神经科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以及计算和进化分子生物学。2021年获奖者将获得7.5万美元资助。
斯隆研究奖是诺奖风向标之一。截止2020年2月,已有50位斯隆奖获诺贝尔奖(注:2020年10月,又有一位斯隆研究奖得主Andrea Ghez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7位获得数学界“诺贝尔奖”菲尔兹奖,69位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有趣的是:中国科大培养的4位美国科学院院士骆利群、庄小威、杨培东、文小刚都曾荣获斯隆研究奖。根据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的不完全统计。截止202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约有48位校友荣获斯隆研究奖。
2020年Packard科学和工程奖公布,来自美国知名大学的20人获奖,其中中国科大07203校友汪淏田(莱斯大学助理教授)入选。

Packard 科学和工程奖(Packard Fellowship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是由Packard Foundation于1988年设立,每年颁发一次,旨在为年轻科学家提供资金,以便其自由探索相关领域的前沿问题。获奖者每人在5年内将获得87.5万美金的科研资助。该奖覆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学、海洋、计算机以及所有的工程学科。
据了解,除此外,还有至少13位中国科大校友获奖:周郁(78硕,普林斯顿大学)、夏幼南(823,佐治亚理工学院)、钟时杰(807,Colorado大学)、庄小威(87少,哈佛大学)、 范汕洄(8800,斯坦福大学)、陈路(898,斯坦福大学)、游凌冲(SA9408,杜克大学)、陈昕(918,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崔便晓(9314,斯坦福大学)、唐红星(892,耶鲁大学)、樊荣(9412,耶鲁大学医学院)、王正(9502,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傅亮(00少,麻省理工学院)。
2020年,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公布了最新一批会士名单,全球共489人入选,多名华人当选,其中7名为中科大校友。
这7名中科大校友为涂豫海(83少)、杨培东(8812)、李巨(90少)、熊辉(9010)、杨兰(9200)、崔屹(9312)、黄嘉兴(9503)。
截止目前,共28名中科大校友当选,包含庄小威、骆利群等。


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以推动科学、工程和创新服务全人类为宗旨,成立于1848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学和工程学协会的联合体,也是最大的非盈利性国际科技组织。会士(Fellow)是该学会颁发给会员的最高荣誉,遴选程序严格。自1874年开始,AAAS每年根据学术影响及科学贡献从各领域推选优秀的科学家,授予“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这一终身荣誉,以表彰他们在推进科学进步或其应用方面的杰出贡献。
2020年度欧内斯特·奥兰多·劳伦斯奖(Ernest Orlando Lawrence Award)揭晓,共8位杰出科学家获奖,其中一位就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312校友-崔屹教授,以表彰其在能源科学和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这是第三位华人获得该奖项,前两位为杨培东和柏梅。

崔屹
劳伦斯奖项设立于1959年,是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为纪念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欧内斯特·奥兰多·劳伦斯而创建。该奖由能源部科学办公室管理,以表彰在能源安全研究和发展等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是美国能源部颁发的对科学成果最高认可的奖项之一。
部分校友简介
杨培东简介
杨培东,1971年8月出生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纳米材料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S.K.和Angela Chan杰出能源教授和化学教授 ,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
1993年杨培东获得中国科技大学应用化学学士学位;
1997年获得哈佛大学化学博士学位;
1999年进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任教,先后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授 ;
2001年至2004年连续获得美国阿尔弗雷德·斯隆奖;
2003年被美国“技术评论”杂志列入世界100位顶尖青年发明家
2004年获得美国材料学会青年科学家大奖,是第一位获得该奖的中国人 ;
2007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沃特曼奖;
2011年入选汤森路透集团遴选的最优秀的100名化学家榜单中第十位,同时入选了10年中最优秀的100名材料科学家中第一位;
2012年4月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014年出任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2015年9月获得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 。
2016年5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同年杨培东牵头的纳米能源材料研究所暨天际创新中心落户苏州工业园区 。
杨培东主要研究内容为一维半导体纳米结构及其在纳米光学和能量转化中的应用,包括人工光合作用、纳米线电池、纳米线光子学、纳米线基太阳电池、纳米线热电学、碳纳米管纳米流体、低维纳米结构组装、新兴材料和纳米结构合成和操控 。
崔屹简介
1976年,崔屹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父母都是教师 。
1993年,从来宾市第二中学毕业,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
1998年,本科毕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顺利通过托福考试,获得了美国哈佛大学全额奖学金及化学材料硕士、博士连读资格,师从材料科学家查尔斯·李波。
2001年,获得美国材料研究学会金奖博士研究生称号。
2002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同年获美国纳米科技杰出青年科学家奖。
2003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同年获美国“米勒”青年科学家奖,同时被评为美国“十大杰出青年科学家” [3] 。
2004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杂志组织授予的“世界顶尖青年发明家”称号 [7] 。
2005年,进入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先后担任助理教授(2005年-2010年)、副教授(2010年-2016年)、教授(2016年-)。
2008年,在美国硅谷创建了Amprius公司,致力于新一代高能锂电池的开发和生产。
2015年,崔屹和朱棣文在美国硅谷共同创建了4C Air公司,致力于PM2.5的过滤技术的商业化 [8] 。
2017年6月,获得布拉瓦尼克青年科学大奖之物质科学与工程技术奖 [4] 。同年崔屹与广西师范大学签署了新能源环境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协议 [9] 。
2021年1月1日起担任斯坦福大学Precourt能源研究中心(Stanford University’s Precourt Institute for Energy)主任。斯坦福大学能源研究中心是世界最强的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之一。
赵刘燕简介
赵刘燕(0405/04203),现为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助理教授。2004年从江苏如东中学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毕业于物理学院。她在中国科大学习期间,曾获2005年优秀学生奖学金(金奖),2006年环贸通专项奖、2007年国家奖学金、大学生研究计划校级优秀等多种荣誉。2008年荣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优秀毕业生。2013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汪淏田简介
汪淏田(07203)2007年从安徽宿松中学毕业,于2011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后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完成应用物理系博士学位(导师是9312崔屹教授),2016年起担任哈佛大学罗兰学者并组建课题组开展独立工作,2019年起加入莱斯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系任助理教授。课题组专注于发展新型电化学催化剂、电化学催化发生器,研究不同催化反应在能源、环境领域中的实际应用。课题组已在Science, Nature Energy, Nature Catalysis, Chem, Joule 等顶尖杂志上发表论文60余篇,已连续多年入选全球高被引学者。担任Nano Letters早期职业生涯顾问委员会。荣获奖项包括加拿大高等研究院全球学者,韦尔奇基金会研究奖,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Roy E. Campbel Faculty Award等。
校友捐赠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举行“跨越”铜雕落成揭幕仪式
2018年9月19日下午13:00,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应用化学系8812、9312校友捐赠的铜雕落成揭幕仪式在环资楼北侧草坪上举行。校长包信和、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葛学武、院党委副书记闫立峰、各系领导、原应用化学系校友代表杨培东、崔屹、祝贺,以及应用化学系师生共同参加了揭幕仪式。


我校杰出校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杨培东院士代表8812校友致辞。杨培东院士表示,自己在今年的7月7日就已经荣幸地参加了应用化学系的复系仪式,今天揭幕的“跨越”铜雕,将成为新的应用化学系的重要标志和象征。杨教授再次感谢了多年辛勤培育学生的恩师,他们的默默付出造就了应用化学系的光荣历史,使应用化学系积累形成许多优良传统。对于这些优良传统,我们要继承下去,尤其是要继续大力发展交叉学科,重视本科生数理化基础,不断寻找新机会,激励师生们成为新领域的引领者,这也符合“跨越”铜雕的象征意义。

我校杰出校友、现应用化学系系主任、斯坦福大学教授崔屹代表9312校友致辞。他说,应用化学系在我校成立60周年之际得到恢复,正是继往开来,跨越新时代,取得新成果的好时机。未来应用化学系既要基础扎实,做好学术研究,又要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工程化,“两条腿”共同发展,实现更高层次的学科进步。

校长包信和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致辞。包校长表示,很高兴参加“跨越”铜雕的揭幕仪式,铜雕外观优美、寓意深长,离不开校友们支持与努力。他说,应用化学系的恢复是国家的战略发展需求,今年6月,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率安徽省经济友好代表团访问美国,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会见了杨培东院士等,对我校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开展教育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合作,经学院研究决定,复建应用化学系。希望应用化学系合理利用资源,各方通力合作,不断发展基础研究,充分发挥应化系在能源化学等前沿领域的优势,取得更多重大成就。

8812校友祝贺先生向大家介绍了“跨越”铜雕的设计理念和各个元素的象征意义。铜雕中的“C”和12分别代表化学和12系,同时也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质量数为12的碳元素;苯环和“12”共同组成应用化学系之门,而人的形象则充满健康、活力的气息,跨越应用化学之门的人,寓意新生的应用化学系即将开启新的征程,走向新的时代。祝贺先生表示,“跨越”铜雕从最初构想的产生到顺利落成,经过了投票统计、方案设计、善款募集等多个过程,历时数月,8812和9312校友们虽然地理位置相隔较远,但都积极参与,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跨越”铜雕蕴含着两届校友对母校的无限深情和美好祝愿。


最后,参会领导和校友嘉宾共同为“跨越”铜雕揭幕,并在铜雕前合影留念。
新闻来源、照片与标题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方网站,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微信公众号发布。新闻素材(包括校友简介)来自新创基金会网站、互联网等(未经本人审核)。关于赵刘燕的研究背景等参照了密歇根大学的微信公号信息。统计信息来自斯隆基金会官网。新闻照片来自互联网。谨此说明与致谢。
评论区